顱內“不定時炸彈”兩度引爆 神經外科“拆彈部隊”及時化解
---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顱內動脈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為8%左右,大多為中老年人群,俗稱腦動脈瘤。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多為動脈血管壁上的異常膨出,好比自行車內胎鼓了個包,平時騎行沒問題,一旦載人或者路面顛簸就會破口導致爆胎。腦動脈瘤從外形上看就好像動脈上長出了一個“瘤子”,被比喻為顱內“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會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死亡率非常高。近日,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成功開展一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使患者轉危為安。
突發---頭痛難忍,診斷腦動脈瘤破裂
72歲的楊奶奶于一個月前突發頭痛,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后回家休息,家人想著是不是老人最近累著了,說不定休息休息就沒事了,都沒往心里去。誰成想,10天前楊奶奶再次頭痛難忍,跟上次比非但沒有好轉,還變本加厲,伴隨著頭暈、癲癇發作、惡心嘔吐...讓她恨不能撞墻,家人一看這情況,趕緊將楊奶奶送到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神經外科接診后隨即對楊奶奶進行了腦血管造影,結合前期病史,患者兩次同一部位顱內出血,神經外科主任左明武主任醫師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該動脈瘤有5mm*7mm大小。
折磨楊奶奶的罪魁禍首終于找到了,在和家屬進行溝通時,左明武主任告訴他們,這種疾病相當于顱內隱藏著一顆“不定時炸彈”,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為20%-40%,而幸存下來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出血,這時的死亡率就高達60%-80%,同時患者需要保持安靜,情緒穩定,血壓平穩,避免劇烈咳嗽、排便,保證睡眠。
為了拆除楊奶奶來勢洶洶的腦中“炸彈”,經與家屬溝通后,神經外科決定對楊奶奶實施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拆彈”---顯微鏡下,進行刀尖上的“舞蹈”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屬于高難度、高風險的一類手術,在過去曾被神經外科界視為手術“禁區”。針對楊奶奶的特殊情況,神經外科主任左明武主任醫師召集科室醫務人員討論治療方案,制定周密的手術計劃。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神經外科團隊為楊奶奶實施了顱內動脈瘤夾閉術。
顯微鏡下,左明武主任注意力高度集中,視野游走在大腦血管叢生的外側裂,因楊奶奶兩次顱內出血造成血管周圍黏連嚴重,分離過程十分艱險,不亞于電視上拆彈專家剪斷炸彈上紅藍導線的驚險緊張程度。為了避免任何一根血管受到損傷,左明武主任憑借豐富經驗和嫻熟技術,在密如蛛網和嫩如豆腐的組織中,有條不紊地進行暴露血管瘤,阻斷供血血管,切除血管瘤,又用生物膠和肌肉、明膠海綿堵住簍口,歷時5個小時,手術成功!術后復查,楊奶奶恢復良好,且沒有出現大面積腦梗塞及再出血等嚴重并發癥,經過一系列專科的治療和護理,楊奶奶現已出院。
提醒---腦動脈瘤如“不定時炸彈”,早發現早治療
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左明武主任醫師提醒大家:腦動脈瘤較小且沒有破裂時,幾乎沒有癥狀;如果腦動脈瘤增大、少量出血可出現頭痛、脖子發硬等“蛛絲馬跡”,需要警惕。因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嘔吐、頭暈、重影、眼球上后部的疼痛等癥狀,需警惕腦動脈瘤。同時,腦動脈瘤患者要控制情緒,少發脾氣,控制血壓,避免劇烈運動,還要戒煙限酒。此外,家族中既往有人曾經患過腦動脈瘤的,一級親屬最好要進行篩查。“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議要定期檢查,可通過CTA(CT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成像)進行初步篩查。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最好進行一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是外科領域風險最高、難度最大的手術之一,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西安醫學院附屬寶雞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疾病診治技術達到了地區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