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滬抗疫日記丨戰疫勇當先 青春終不悔
微光成炬 守“滬”有我
“國有難,操戈披甲;人有危,眾士爭先”,4月3日,面對上海嚴峻的疫情形勢,陜西省首批支援上海醫療隊180余人迅速集結,整裝待發。而我,作為其中一份子,在接到醫院緊急通知后,簡單收拾隨身用品,帶著領導同事和家人朋友的囑托,與同行“戰友”隨車趕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與省醫療隊匯合。那一刻,我的內心是自豪的!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戰勝疫情,為了上海早日解封...
抵達上海已是深夜,一晚的休整后,4月4日,我在對口支援的上海市之江核酸檢測實驗室進行對接,按指示開展核酸檢測相關工作。經過一天的崗前培訓,醫療隊員們迅速掌握了實驗室操作流程、各種注意事項、核酸檢測質量及生物安全管理等技術要領。通過學習,使我們有了更強的信心和更大的勇氣去面對未來數日的核酸檢測任務。
爭分奪秒檢測敢為人先戰疫
我們工作的場所是之江核酸檢測實驗室“移動P2+微生物實驗室”核酸檢測車,檢測車分為試劑準備區(一區)、樣本制備區(二區)和擴增分析區(三區),整個檢測點采用輪班制工作,每個班次工作時長都在6個小時以上,面對每個班次數萬管的核酸樣本,我和戰友們無所畏懼,火力全開。從試劑配置,標本接收、數量統計、信息核對、分檢、編號、標本加樣、核酸提取、核酸擴增、結果分析,上傳數據等每個崗位,我都認真對待,扎實學習SOP文件,并嚴格執行,確保每一步驟都正確無誤。
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大家臉上被N95口罩壓得坑坑洼洼,帶著雙層手套的手被汗水泡的發白,開樣品蓋的手指被蓋口磨得起泡掉皮,頻繁抬手使用加樣槍致手臂酸痛,久坐腰背勞損,這些都沒能讓我們退縮半步,我們從互不相識的個人迅速凝結成了一支充滿戰友深情的鋼鐵隊伍,大家相互鼓勵,加油打氣,順利完成著每日的檢測任務。
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4月10日,我們接到轉戰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通知。因為核酸標本來自高危人群,風險和壓力進一步增大,所以要求進入方艙醫院內部工作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這是我們從未遇到過的挑戰,大家迅速調整狀態,克服了陌生的環境和狹小緊張的工作空間等問題,戰勝了內心對病毒的恐懼,實現了援滬團隊與紅鎧甲“戰車”的完美結合。
在順利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后,4月20日,我們的工作地點又從方艙醫院轉移到了剛建成的之江生物實驗室,接收社會面的標本,工作量突然劇增,在緊張的工作節奏中讓我沒有更多時間去適應,我知道只有反復的實踐學習、用心去做,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我認真地核對信息,離心八聯管,登記上機批次、條碼號、機器號等內容。每板上機時都要精神高度集中,動作要快、操作要穩、審核要準,不能有半點差錯。41臺擴增儀不停地運轉,我們也忙得熱火朝天,忙出了節奏、忙出了效率、忘記了疲憊。每個人只有一個信念:準確檢驗,早日戰勝疫情!
青春心向黨 奮斗正當時
在完成每日的核酸檢測工作后,作為一名黨員,我積極參加臨時黨支部舉辦的各項會議和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爭先鋒、做表率。同時為了更好的提高核酸檢測結果的判讀水平,我還參加了4月30日由陜西省衛健委組織的《新冠核酸檢測質量提升培訓會》及5月6日上海臨檢中心舉辦的《2022年第七期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質量提升培訓會》,扎實掌握核酸檢測技術。因為我深知,只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才能為疫情防控做出最大貢獻。
抗疫是青春的榮光,奮斗是青春的模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一線抗疫醫務工作者,我認真地完成著組織交辦的任務,不斷突破自己、刷新記錄、學到很多、意義非凡。在大上海華燈初上的時候,我們坐在大巴車上,看到美麗的景色,真想近距離地感受上海的魅力,可惜現在還不能,只能拍下一張張照片。等待疫情結束,等到人間無恙,我們定要再來上海,看外灘的夜景,看美麗的東方明珠,聽海關大樓的鐘聲,感受人聲鼎沸的上海氣息和車水馬龍的城市生活…
加油,上海!加油,中國!